关于民间故事的两字词语 民间故事成语
金乌、猰貐、凿齿、九婴、修蛇、后羿、嫦娥
读音及由来:金乌【jīn wū】相传日中有三足乌,世因称太阳为「金乌」。唐.韩愈.李花赠张十一署诗:「金乌海底初飞来,朱辉散射青霞开。」宋.欧阳修.蓦山溪.新正初破词:「驾香轮,停宝马,只待金乌晚。」
猰貐【yà yǔ】:一种古代传说中吃人的勐兽。尔雅.释兽:「猰貐,类貙,虎爪、食人、迅走。」
凿齿【záo chǐ】:古代传说中的野人。《山海经·海外南经》:“羿与凿齿战于寿华之野。羿射杀之,在昆仑虚东。羿持弓矢,凿齿持盾。”郭璞注:“凿齿亦人也,齿如凿,长五六尺,因以名云。”一说谓兽名。《淮南子·本经训》:“尧乃使羿诛凿齿於畴华之野。”高诱注:“凿齿,兽名,齿长三尺,其状如凿。”《梁书·文学传下·刘峻》:“虽大风立於青丘,凿齿奋於华野,比其狼戾,曾何足逾。”比喻残暴作乱之徒。汉扬雄《长杨赋》:“昔有彊秦,封豕其土,窫窳其民,凿齿之徒相与摩牙而争之。”唐李白《北上行》:“奔鲸夹黄河,凿齿屯洛阳。”王琦注:“其曰‘凿齿屯洛阳’者,谓禄山据东京僭号也。”清顾炎武《拟唐人五言八韵·申包胥乞师》:“九县长蛇据,三关凿齿横。”古代某些民族的一种风俗。唐张说《广州都督岭南按察五府经略使宋公遗爱碑颂》:“虽有文身、凿齿、被发、儋耳、衣卉、面木、巢山、馆水,种落异俗而化齐。”
九婴【jiǔ yīng】:传说中的水火怪。亦用以喻邪恶凶残的人。《淮南子·本经训》:“猰貐、凿齿、九婴、大风、封豨、脩蛇,皆为民害。”高诱注:“九婴,水火之怪,为人害。”北魏温子升《寒陵山诗碑》:“禄去王室,政出和门,铜马竞驰,金马乱噬。九婴暴起,十日并出。破璧毁珪,人物既尽。”唐骆宾王《又破贼设蒙俭露布》:“不知玉弩垂芒,凶水无九婴之沴;瑶阶舞戚,洞庭有三苗之墟。”明杨慎《药市赋》:“永遁兮二竖,载歼兮九婴。”
修蛇【xiū shé】:亦作“修虵”。长蛇,大蛇。常比喻坏人。《汉书·扬雄传上》:“屦般首,带修蛇。”南朝陈徐陵《劝进梁元帝表》:“铜头铁额,兴暴皇年;封豨修虵,行灾中国。”唐李白《荆州贼平临洞庭言怀作》诗:“修蛇横洞庭,吞象临江岛。”参见“脩蛇”。
后羿【hòu yì】:传说中夏代东夷族首领。原为穷氏(今山东德州北)部落首领。善于射箭,神话中传说尧时十日并出,植物枯死,河水干涸,勐兽长蛇为害,他射去九日,射杀勐兽长蛇,为民除害
嫦娥【cháng é】:又作“姮娥”。传说中后羿的妻子,后从人间飞升到月亮。
民间故事成语